新年臨近,航運業似乎迎來了一個久違的旺季!根據最新信息,上周主要航線的特種箱運費已飆升,有些航線甚至達到了每日限額(約10%)。
在亞洲和歐洲之間的主要航線上,特種箱運輸馬士基和MSC的2M聯盟服務費上漲了9%。根據上海特種箱貨運指數(SCFI),平均貨運增長率也達到了7%。
但是對于運費上漲的定性本質,業界似乎有不同的聲音!航運分析機構認為,這一趨勢的出現主要是由于脫硫器改造而導致海上運力下降,以及全球船隊閑置了4.5%兩個原因所導致,并非貨代業認為的傳統旺季!
德魯里評估的世界特種箱指數(World container Index)顯示,上周,所有來自亞洲的航線上,東西走向的主要特種箱交易的海運現貨運費大幅上漲,其中亞歐航線的運費漲幅尤其強勁。
此外,從1月1日起生效的IMO 2020限硫規定中引入的新燃油附加費也可能是運費大幅上漲的重要原因。如果12月份的運價繼續上漲,可能不是由于其自身的低硫附加費,而是由于準備工作不足而取消了部分航次。
根據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首席執行官Lars Jensen所說,我們不應該只關注增加的燃油費會對下個月產生重大影響,還應考慮一個因素,就是有多少艘船因此而停運。
在2019年最后一個月中,如果船公司打算用洗滌器進行翻新或清洗油箱,要取消多少航次?如果本月運費價格上漲,可能不是由于低硫附加費本身,而是由于準備遵守新規定而取消了航程。
目前,全球船隊中有4.5%處于閑置狀態。Jensen補充說,由于貨運量相對有限,因此每周的即期運費通常不會像一般市場那樣增加。如果燃油附加費確實很高,那么將來還會發生。船公司也許會從即期運費中獲得一些收益。
簡而言之,無論是因為大家都熟悉的“旺季”回來了,還是因為航線停航,運力閑置或者部分特種箱為安裝脫硫設備而被動停航,總之近期外貿貨代企業已經感受了一些艙位緊張和運價大幅上漲了。